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89篇
  免费   8289篇
  国内免费   10559篇
测绘学   5113篇
大气科学   5190篇
地球物理   9375篇
地质学   28419篇
海洋学   5611篇
天文学   2189篇
综合类   3482篇
自然地理   7758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464篇
  2022年   1270篇
  2021年   1496篇
  2020年   1597篇
  2019年   1746篇
  2018年   1483篇
  2017年   1752篇
  2016年   1872篇
  2015年   2042篇
  2014年   2494篇
  2013年   2568篇
  2012年   2798篇
  2011年   3062篇
  2010年   2571篇
  2009年   3127篇
  2008年   3120篇
  2007年   3479篇
  2006年   3346篇
  2005年   2917篇
  2004年   2742篇
  2003年   2650篇
  2002年   2335篇
  2001年   2049篇
  2000年   1914篇
  1999年   1784篇
  1998年   1536篇
  1997年   1404篇
  1996年   1271篇
  1995年   1069篇
  1994年   1111篇
  1993年   937篇
  1992年   730篇
  1991年   513篇
  1990年   456篇
  1989年   360篇
  1988年   271篇
  1987年   177篇
  1986年   130篇
  1985年   85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37篇
  1977年   26篇
  1973年   9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笔者曾对广西芒场锡多金属矿田的稳定同位素进行研究。本文根据硫、铅、氢、氧、碳等稳定同位素组成和锶的初始值提供的信息.探讨了矿床成因。并结合矿田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条件及有关统计参数,参考前人对矿床认识的基础上,修正提出了该矿田混合热液成矿模式,可供类似矿床研究和找矿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2.
严格论证了在对空间或地面目标的定位中,利用伪距测量观测模型的几何因子大于用台站间一次差分观测模型的几何因子.此外,台站间完全差分测量观测的定位精度优于不完全测量情形的定位精度.这些结果给人们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何种定位方式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3.
刁承泰 《地理研究》1991,10(1):95-102
本文分析了城市地貌环境对城市道路系统的影响,认为地貌过程不仅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管理,而且是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和发展的重要控制因素。以四川省几个城市为例,分析了山地城市、丘陵城市和平原城市道路系统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4.
135.
本文首先简述了斜坡演化过程与构造运动的关系,然后阐明了滑坡的空间分布、活动周期及活动规模与构造因素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指出:构造因素是滑坡产生的基础,对滑坡分布具宏观控制作用,并与滑坡的活动周期和活动规模密切相关,是滑坡研究及其灾害预测、预防研究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6.
运输系统的区域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小真 《地理学报》1991,46(1):93-102
运输系统改进—运距缩短—产业布局调整这一空间过程对不同的区域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一个两区域—两部门经济模型的研究得出结论:当较落后的资源产区与经济中心之间的距离由于运输系统的改进而缩短时,资源产区的经济结构向单一化转变,初级产品的生产和输出在经济建设中逐渐占主导地位,加工工业逐渐萎缩,地方经济发展受到阻碍,而且这种变化是在距离的某一特定值处突然出现的,带有跃变的性质。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对区域运输系统的任何改进措施都应该慎而行之,以免造成与本来目标相悖的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137.
Bo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chemes for air mass classification offer advantages to climatological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850 mb level data in the north central United States. Each air mass type was initially delimited by a subjective analysis. Final limits were then determined with an objective technique that separates temperature curves into normal components based on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subjective method. Continental air was most frequent in all seasons except summer. The methodology also allows estimation of classification error.  相似文献   
138.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rock mass subjected to large‐scale underground explosion. The model is calibrated against data obtained from large‐scale field tests. The Hugoniot equation of state for rock mass is adopted to calculate the pressure as a function of mass density. A piecewise linear Drucker–Prager strength criterion including the strain rate effect is employed to model the rock mass behaviour subjected to blast loading. A double scalar damage model accounting for both the compression and tension damage is introduced to simulate the damage zone around the charge chamber caused by blast loading. The model is incorporated into Autodyn3D through its user subroutines. The numerical model is then used to predict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rock mass, in terms of the peak particle velocity (PPV) and peak particle acceleration (PPA) attenuation laws, the damage zone, the particle velocity time histories and their frequency contents for large‐scale underground explosion tests. The computed results are found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ield measured data; hence, the proposed model is proven to be adequate for simulat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rock mass subjected to large‐scale underground explosion. Extended numerical analyses indicate that, apart from the charge loading density, the stress wave intensity is also affected, but to a lesser extent, by the charge weight and the charge chamber geometry for large‐scale underground explosion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9.
科技进步是测绘事业发展的动力 ,讨论运用科技进步的评价指标 ,对测绘单位的科技进步速度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进行测算和分析 ,可以为测绘规划管理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0.
DCMT主测微器不同于其它类型的子午环测微器,它具有自校准测定仪器参数的功能。该测微器采用了活动光栅的方案,其优点是能观测近极星和各类准直像;活动光栅另一个显著优点是不同赤纬星几乎可用相同的观测时间.对“V”形光栅的工作原理和误差进行了详细讨论,并给出了一组严格的公式。其系统误差来源有:光栅形状改正、光栅驱动方向相对于光栅的倾斜、光栅驱动方向相对于赤径方向的倾斜、星径曲率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